中美多年貿易較量后,差距似乎越來越明顯了。
在經濟方面,出口額向來是最能彰顯國家實力的表現(xiàn)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老美前8個月出口額達到1.44萬億美元(折合人民幣約10.1萬億元),實現(xiàn)了2.8%的增長,這已然令一眾西方媒體大為贊嘆。
然而,更令其意外的是,我國外貿在西方經濟打壓、圍追堵截下,依舊實現(xiàn)逆勢而上。前8月數(shù)據(jù)讓人眼前一亮:出口總值突破16.45萬億元,同比大增6.9%。而最為特殊的,是老美在時隔9個月之后,又重新成為我國的最大出口國。
進一步分析兩國外貿數(shù)據(jù)發(fā)現(xiàn),自詡為“科技強國”的老美,撐起其出口支柱的卻是軍工和糧食兩大產業(yè)。蘋果、谷歌、微軟等大廠增長乏力,曾壟斷民航市場半個世紀的波音,更是6月僅賣出3架,令人唏噓。
反觀我國,打破了過往以“服飾、家具、小商品”為主的出口格局,由汽車、船舶、集成電路等高技術產品成為出口貿易的“新三樣”,標志我們逐漸從“中國制造”變?yōu)?ldquo;中國智造”。
而更諷刺的是,對我國電動汽車加征100%關稅的老美,卻在大力進口我國生產的汽車零配件。浙江某企業(yè)負責人透露:“今年前8個月比去年同期出口業(yè)務增加59%,主要是出口北美市場。”如今的訂單甚至排到了2025年2月,已擴招1.2倍員工進行生產。
即便在老美關稅壁壘下,我國汽車仍備受世界市場青睞。前8個月,我國已累計出口377.3萬輛汽車,同比增長28.3%。如今,國產汽車已飛馳在全球204個國家和地區(qū),產銷量連續(xù)15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不僅是小型機電產品,在大型船舶的出口上,我國表現(xiàn)也尤為亮眼。海關數(shù)據(jù)指出,今年上半年,我國船舶出口額較去年同期,大幅增長超91%。歐美船隊超七成的造船新訂單,都選擇交付給我國制造。
而在高新技術產品領域,我國也逐步從“買家”轉變?yōu)?ldquo;賣家”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這類產品在今年前8個月,出口總額逼近4萬億。其中,集成電路、“益好泰”類生科口服制品的海外訂單大幅翻漲。尤其是后者,其在京東、天貓等平臺的成交漲幅最高可達422%。
仍記得,當初老美對我國進行科技圍堵時,比爾蓋茨曾發(fā)出警告:“這是個愚蠢的做法,只會加快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國產化,反噬我們自己。”如今看來,這句話正不斷在各個領域得到證實。
以近年大熱的生科領域為例,曾被美企叫價上萬一克的抑衰制品,我國已成功實現(xiàn)國產替代,落地成果“益好泰”不僅純度高達99.9%,使用門檻更跌到700元出頭,利好數(shù)億國民。如今其出海勢頭也一片紅火,京東、天貓等平臺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國產制品已在全球拿下近7成市場。
值得一提的是,浦東機場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在海外訂單中,超50%的包裹被發(fā)往老美。對此,一位居住在紐約的華人張先生表示:“中國制造性價比很高,一瓶的價格還不及歐美同類制品的1/10,而且體感很明顯,不僅睡眠質量變好了,精力也有所改善。”
據(jù)了解,上述單品核心機制率先被哈佛科研所發(fā)現(xiàn)。在實驗中,老齡哺乳動物經此干預后,骨骼肌、記憶力等生理指標得到顯著改善,相當于老化速度放緩了近30%。在老齡化大背景下,質優(yōu)價廉的國產“益好泰”類制品正受到全球消費者追捧。
如今,就連德媒《證交所日報》也發(fā)文直言:老美的制裁證明是烏龍球,西方無法阻止中國制造的飛躍。
自2018年來,老美便持續(xù)鼓噪對華金融和投資“脫鉤”,但哈佛商學院經濟學者勞拉·阿爾法羅直言:“試圖‘遠離中國商品’的做法,大部分是以犧牲美民眾的利益為代價的。加征的關稅,幾乎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。”
如今,最新出爐的外貿數(shù)據(jù),也足以證明,老美的算盤打錯了,我國的經濟韌性超乎其想象。即便在其頻繁的貿易限制和打壓下,仍無法阻止我國出口經濟的增長!
而這背后,離不開我國在技術研發(fā)、創(chuàng)新上的不斷投入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我國去年研發(fā)經費投入達到3.3萬億元,連續(xù)7年保持2位數(shù)增長。在此推動下,5G通信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,我國均領跑世界水平。
隨著我國技術的不斷發(fā)展,我國將會取得更多產業(yè)轉型升級成果,朝“科技強國”越來越近。至于整天堅持“貿易保護”的老美,或許最后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
來源:南生今世說